“点、线、面、体”四维联动问题整改筑牢乡村振兴坚实基础——林口县全方位推进问题整改工作典型案例
【摘要】:林口县聚焦2024年度国家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考核评估反馈问题,创新构建“点线面体”四维整改体系。坚持“靶向整改+长效治理”的工作核心,紧紧围绕3大类12项问题,研究形成“一项任务、一套机制、一抓到底”的闭环模式,通过高位推动强部署、纵横排查摸底数、机制铺展促落地、立体验收固成效等措施,不仅要按时完成所有问题销号,更要全力推动就业帮扶、产业帮扶、“三保障”与饮水安全等重点工作提质增效,为乡村振兴筑牢坚实基础。?
一、案例背景?
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国家考核评估、省级年度考核均反馈了问题与不足,林口县综合排查发现存在部分脱贫户存在村级公益岗位考勤记录签到不规范、不及时现象、项目存在收益欠缴情况、对防止返贫监测申报政策“明白纸”宣传不到位等问题。这些问题若不及时整改到位,将影响脱贫成果巩固质量,延缓乡村振兴推进节奏。面对整改任务,林口县立足县域实际:脱贫人口多分布散乱,个别偏远村屯产业基础、公共服务不均衡,亟需通过科学整改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林口县深刻认识到,问题整改不是“一次性任务”,而是“系统性工程”,要通过本次整改工作,为后续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扫清障碍。
二、经验做法
(一)高“点”定位强部署,织密责任网络。问题整改的成效,始于科学精准的安排部署。一是建立责任体系。林口县将整改工作纳入县委“一把手”工程,构建“县委统筹、政府主抓、部门协同、乡村落实”的四级责任体系。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担任整改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整改事项,确保方向不偏、力度不减。二是精准制定整改工作方案。按照“全面整改、突出重点、标本兼治、务求实效”原则,将国家反馈的3大类12项问题拆解为55条具体措施,逐一落实到19个县直部门和11个乡镇,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责任人”。通过“全县动员部署会+行业推进会+乡镇现场会”三级传导,让每个责任主体清楚“改什么、怎么改、何时结”。三是建立“挂牌督办”机制。对问题整改进度实行“红黄绿”三色预警,对提前完成且成效显著的挂“绿牌”表彰;对按计划推进的挂“黄牌”提醒;对滞后于节点的挂“红牌”督办,领导小组办公室定期通报进展,推动“纸上任务”转化为“落地成效”,为整改工作筑牢组织根基。
(二)纵横连“线”细排查,摸清问题底数。排查是整改工作的基础,只有摸清底数才能有的放矢。林口县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排查网络,确保问题无死角、无遗漏。纵向延伸到村到户。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网格员组成176支排查队,逐村逐户对照公共服务保障水平、公益性岗位管理、就业产业等3大类12项指标开展“拉网式”排查,重点关注501户脱贫,详细记录“宣传不到位”“项目收益欠缴”等新问题,形成“村级问题清单”;横向覆盖全领域。19个行业部门按照“谁主管、谁排查”原则开展专项自查,农业农村局核查64个产业项目的资金使用与收益情况;教育局跟踪25名脱贫家庭学生的控辍保学数据;卫健局抽查22个村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质量等,最终形成“行业问题清单”。
(三)机制覆“面”促落地,提升整改质效。推进整改是问题解决的关键环节,林口县通过制度创新构建“全链条”整改机制。一是实行“销号管理”机制。将12个问题录入整改台账,明确整改措施、时限和责任人,完成一项、验收一项、销号一项。对等跨部门问题,建立部门联动机制围绕各自职能,研判落实成效。二是落实“四不两直”督查机制。组建2个专项督查组,不定期深入村屯现场督查,发现“虚假整改”苗头,立即现场督办,不改到位决不收手。三是建立“典型宣传”机制。深挖工作中的典型经验,通过县融媒体中心进行全县的宣传推广,并积极对接上级部门开展典型选树,通过典型引路,在全县营造“比学赶超、全民参与”的良好氛围,带动更多乡镇和部门创新整改方式方法,提升整改工作整体质效。
(四)立“体”验收固成果,确保长效常态。为防止问题反弹,林口县构建“三维度”验收体系,通过“标准量化、跟踪问效、规范建档”,让整改成效经得起实践和时间的检验。一是实行“三查三看”验收标准。现场检查重实效,组建由业务骨干组成验收组,深入问题现场实地验收,杜绝“只看表象不看实效”;资料查阅严规范,对照整改方案、按照整改措施、查阅佐证材料,衡量问题整改的硬核指标,确保整改到位;群众走访听真话,采取“随机抽取+入户走访”方式,对脱贫户进行电话回访和实地访谈,坚决把“群众点头”作为验收通过的硬杠杠;二是建立“阶梯式回头看”机制。对已销号问题实行“1个月跟踪、3个月评估、6个月巩固”的阶梯式回访。1个月跟踪聚焦“整改措施是否持续落地”、3个月评估侧重“问题是否反弹”、6个月巩固则关注“长效机制是否建立”;三是规范“全周期档案管理”。按照“一事一档”原则,将问题排查、整改、验收等阶段材料分类归档,形成完整工作链条。同时,运用数字化手段建立电子档案库,既为后续工作提供可复制的参考样本,也为上级督查、审计检查提供清晰依据,确保整改工作全程可追溯、责任可倒查。
三、经验启示?
问题整改既要“当下改”,更要“长久立”,通过“点线面体”四维联动,把整改成效转化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动力。一是高位推动是前提。县委“一把手亲自抓,构建四级责任体系,确保整改资源集中、力度到位,避免“上热下冷”;二是精准排查是基础。通过“纵向到村户、横向到部门”的排查网络,把问题找准找实,为靶向整改提供依据;三是机制创新是关键。跨部门联动、销号管理、“四不两直”督查等机制,破解了“整改碎片化”“责任踢皮球”等难题;四是群众满意是标准。将群众满意度作为验收核心指标,建立“回头看”机制,确保整改成果惠民、长效。?
来源:市农业农村局
撰稿:于潇
校对:杨波
一审:于潇
二审:杨波
三审:周忠山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黑公网安备2310000200000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