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集聚沿边口岸人流物流效应
提升城市内生动力的建议
绥芬河自1992年获批全国首批沿边扩大开放城市以来,依托全省最大公路口岸和全国沿边第三大铁路口岸,为中俄跨境货运畅通提供重要保障,也为我省融入构筑我国向北开放新高地奠定基础。一是口岸功能丰富。绥芬河拥有边合区、互贸区、综保区、沿边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自贸试验区、跨境电商综试区、跨境经济合作试验区、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8个园区平台,粮食、整车、肉类、中药材、冰鲜水产品、进境食用水生动物、俄罗斯液化石油气、钾肥一般贸易进口和猪肉出口9个口岸资质,俄罗斯人进境免签以及卢布现钞使用、境外旅客离境退税和市场采购贸易4个政策试点和国家中医药服务出口基地;二是运输通道完善。绥芬河对内有机场、高铁、高速三条线路,对外具备铁路、公路两个国家一类口岸,正在打造集“公、铁、海、空、电、邮”一体的国家级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在高效服务“中欧班列”同时,自主运营“中俄直列”“互贸班列”“陆海联运班列”,2023年口岸过货量950万吨、过客量56万人次;三是贸易业态成熟。绥芬河外贸实绩企业600余户,超亿元企业39家,占据省外贸企业前十强7席,肉类、中药材、液化石油气、鲜活帝王蟹、汽车、手机、平板电脑等高价值贸易商品不断涌现。2023年外贸额完成237亿,同比增长28%,非油对俄贸易额全省占比40%。其中,互市贸易完成7.1亿元,占全省75%;跨境电商完成23.8亿元、增长3倍;市场采购完成10.07亿元,在同批边境口岸城市中位列第一。绥芬河口岸在服务全省打造北开放新高地过程中,在跨境物流运输、中俄两国人员高效流动方面依然存在制约。一是“哈绥俄亚”班列线路运行不畅。2016年,我市开通“哈绥俄亚”陆海联运跨境运输班列,打通省内货物借俄远东港口出海的“中-外-中”和“中-外-外”线路。该线路开通实施“绿色通关”,俄铁路段全程免换装,运行时间从3-5天缩短为10个小时,集装箱运费下调30%-50%,港杂费下调55%,累计开行296个班列,发运了31252个标准箱,实现运量46.88万吨。目前,按照铁路部门要求,批准班列开行计划需要外贸货物占比达到50%以上,由于俄罗斯受欧美制裁,北美、欧洲航线都已停运,只有韩国、东南亚等少数外贸航线仍在运营,外贸货源集散占比难以达到国铁集团要求,因此导致“哈绥俄亚”班列停运,省内多式联运受到一定制约;二是持简化手续出入境业务尚未开通。即互贸免签政策,指中俄双方边民可通过申报互贸名单方式,免签进入对方互市贸易区域。2013年12月,我市正式实行互贸免签政策,俄罗斯公民可免办签证进入绥芬河互贸区指定范围内开展活动,实际活动范围为绥芬河市辖区,可在绥芬河市区内停留15日。互贸免签政策是俄方公民入境最便利方式,不用组团入境、可个人出入境,自该政策开通以来,每年通过互贸免签政策出入境俄罗斯旅客约80万人次,占常态化进出境旅客三分之二,带动内贸市场消费约10亿元,带动民贸市场商品出口超20亿元。2020年4月,因疫情原因,移民管理局暂停执行该政策,至今尚未开通。为进一步提升沿边口岸城市发展内生动力,持续扩大物流、人流规模,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推动恢复“哈绥俄亚”班列运行。建议省级层面出台“哈绥俄亚”班列运营补贴等支持政策;协调铁路部门取消或放宽批准班列开行计划需要外贸货物占比达到50%以上的要求,增加出口班列计划,缓解货物拥堵矛盾。
二是争取开通互贸免签政策。积极协调移民管理局,恢复互贸免签政策,提升口岸地区人员流动的便捷性,实现口岸城市和市场的进一步繁荣。(绥芬河市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提供)
建议人:姓名:王镭
单位:绥芬河市人民政府
职务:绥芬河市市长
界别:黑龙江省人大代表
身份证号:**************163X
联系方式:13351880686
来源:市委市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
撰稿:赵晓斐
校对:姜锡峰
一审:赵晓斐
二审:姜锡峰
三审:袁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