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项目产品简介
依托中俄贸易区特殊的政策优势、地理区位优势、综合交通优势,以绥东机场、绥乌高速、中俄铁路为纽带,以具有高附加值的食品、农副产品、海产品、药品进口为特色,打造服务于中国和俄罗斯远东地区两大市场的国际冷链物流中心。项目支持具有口岸功能的、铁路、机场等,完善监管场地、综合保税区、中欧班列集结中心等载体冷链设施条件,优化提升冷冻冷藏、分拨配送等服务水平。聚焦提升进出口冷链物流服务能力,加快建设蔬菜、水果等特色农产品出口基地,肉类、水产品进口加工和进口集散基地,积极打造生鲜电商综合交易服务平台。
(2)项目所在地产业发展基础
绥芬河市在国际上被称为“火车载来的城市”,我市地处中俄边界,北靠俄罗斯最大东方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西靠东宁市口岸,与铁路、公路货运所配合使得我市物流产业相得益彰。铁路方面,绥芬河站位于滨绥线487公里849米处,外与俄罗斯接轨,内与绥满线接轨,通往大连、烟台、威海等国内著名港口城市。公路方面我市是绥满高速G10的起始点,国道G330的枢纽点,项目起草地边合区位于G10高速路5公里处,对国际冷链物流体系项目的打造提供了重中之重的基础。
(3)项目建设、运营有利条件
政策优势:绥芬河市将成为中俄边境较大、较开放,并且是黑龙江省唯三的自贸区之一,将成为国际商品进入中国的门户。
一是更低关税。根据《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的第三项第五条: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建设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国际贸易“单一窗口”,探索拓展至技术贸易、服务外包、维修服务等服务贸易领域,待条件成熟后,逐步将服务出口退(免)税申报纳入“单一窗口”管理。在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全面实施货物状态分类监管。扩大第三方检验结果采信商品和机构范围。创新出口货物专利纠纷担保放行方式。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优化鲜活产品检验检疫流程,研究与周边国家确定鲜活农副产品目录清单。优化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的试验用特殊物品的检疫查验流程。支持在自贸试验区符合条件的片区设立综合保税区。
二是人才架构。根据《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保障机制所提到:黑龙江省要完善工作机制,构建精简高效、权责明晰的自贸试验区管理体制,加强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管理队伍。
三是立法保障。根据《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保障机制所提到要加强地方立法,建立公正透明、体系完备的法治环境。自贸试验区各片区要把工作做细,制度做实,严格监督,严格执纪执法。各有关部门要及时下放相关管理权限,给予充分的改革自主权。本方案提出的各项改革政策措施,凡涉及调整现行法律或行政法规的,按规定程序办理。重大事项及时向党中央、国务院请示报告。
区位优势:绥芬河市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边境线长达27公里,是我国最具区位优势和开放色彩的边境城市之一,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对俄贸易口岸和连接中国、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国家陆海联运大通道的重要纽带。
应用环境优势:绥芬河市本地产业发展定位和冷链融合度高。在果蔬进出口加工产业方面优势明显,是中国向俄罗斯出口果蔬主要输出城市之一,同时在发展海洋冷链经济方面增长潜力巨大,依托俄罗斯远东地区最大港口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和临近日本海能更快更好促进海产品冷链发展。以上产业都和冷链物流有着非常高的融合度。
(4)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
建设规模方面,预建设总占地面积1671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2500平方米,其中包含办公楼(共5层,占地1500平方米,建筑面积7500平方米),公寓(共6层,占地面积8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普通厂房(双层占地面积7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研发基地(3层占地面积900平方米,建筑面积2700平方米)。冷库(单层占地面积3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道路占地面积(1260平方米)其他(共占地1750平方米)。
(5)效益分析
项目估算总投资3.5亿元人民币,其中固定资产投资2亿元,流动资金总额1.5亿元,资金来源为企业自筹或招商引资。
项目定员约为500人,其中工人424人(包含司机35人)、管理人员30人、技术人员40人、高管6人。项目投产后预计生产期平均年创产值1.757亿元,年利润总额2917万元,年销售利润率16.6% ,投资回收期12年(含建设期2年)。
(6)项目合作方式
合资
(7)需外方投资方式
资金,其它方式需要面谈
(8)项目建设地点
项目位于绥芬河边境经济合作区
(9)项目进展情况
正在进行项目谋划阶段。
(10)项目所在市(地)联系方式
联系单位:绥芬河市交通运输局
联 系 人:赵宝森
联系电话:15904639735
来源:牡丹江市人民政府
撰稿:
校对:
一审:
二审:
三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