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安区七星街道以开展“抓基层、打基础、强落实、见实效”活动为契机,聚焦满足群众生产生活需要,积极探索“网格化+信息化+项目化”基层治理新模式,通过整合阵地资源、畅通服务渠道、创建特色品牌相结合,全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网格化联动,共绘基层治理同心圆。坚持从“一长一员”(网格长、网格员)入手,改进管理方式、提升服务效能、深化枢纽作用,着力锻造强有力的“七星网格”队伍。管理入网格,实现区域全覆盖。在步行2分钟范围内的3个楼院设立“微网格”,组建44个网格党小组,推荐有威望的优秀党员担任楼栋长、网格长,同步开展“一长一员”公务礼仪和矛盾调解技能培训、网格故事分享及专业技能比拼等能力提升活动,提升“一长一员”服务能力,让“微网格”成为党员群众学习的“充电站”、普法的“宣传站”、民情民意的“收集站”、为民排忧解难的“服务站”。多元进网格,筑牢基层防护网。整合街道资源,将信访接待、矛盾纠纷化解、平安建设等工作融入网格化管理,强化有机衔接和多元化解,建立“四庭一所一中心”衔接联动机制和“每周一议”协商议事机制,每月至少“开门议事”2件,进一步提升工作质效,形成“多网融合、一网统管”的治理新格局。服务在网格,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推动公安、住建、民政局、司法局、市场监督管理局等部门人员、职责、服务下沉社区,定期开展上门行动,重点关注弱势群体,切实解决居民群众的烦心事、愁心事和忧心事,为居民群众安居乐业保驾护航。
信息化赋能,搭好基层治理连心桥。依托数字化平台,打破传统社区物业管理边界,畅通服务群众渠道,及时响应群众需求。“党群通”解决百姓诉求。落实“民呼我为”“投诉即办”机制,依托“党群通”信息平台,让居民足不出户即可反映急难愁盼问题。平台上线以来,累计解决房屋漏水、排水管道堵塞、井盖丢失、噪音扰民、垃圾堆放、水管破裂等“民生”问题400余件,化解各类矛盾纠纷百余件。困扰水电小区居民3年多的地面坑洼积水、住宅小区外墙装饰物脱落等一批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志愿红”汇聚多方力量。依托“志愿红”信息平台带动各级党员、两新组织、退役军人等志愿者加入社区建设,先后开展“反诈反邪铸平安”“扫雪除冰显温度”“环境整治显担当”等涉及民生、安全等志愿服务活动行动60余次。在此基础上打造“先锋骑手”“红色物业”等志愿服务队,引导外卖配送员通过“随手拍”“箱体宣传”等方式发挥城市基层治理“流动前哨”作用。“共享家”提供全龄服务。依托“共享家”信息平台开展母婴、绘本、惠民议事等27类活动事项,做到“活动提前公布、场地便捷预约、需求认真收集”,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手工天地”“文体娱乐”“五点半课堂”“就业辅导课”“骑手驿站”“多元协商议事”等全龄化延时服务,累计服务辖区居民上千次。
项目化落实,建强基层治理桥头堡。牢固树立争先创优意识,从辖区实际出发,打造创特色、出项目、树品牌的基层治理新格局。深挖资源创亮点。立足步行街区位、业态、资源三大优势,整合31个两新组织力量,创新“送学式”党建服务、“开放式”暖心服务、“共建式”互助服务“三式”服务法,以党员爱心商户、先锋骑手队、诚信一条街、供销易购生活+商圈等队伍和品牌为抓手,累计开展关心关爱、便民利民系列活动30余次,不断推动七星商圈繁荣发展。对标需求暖民心。全力打造“爱润童心”“爱心驿站”“书记下午茶”“红石榴”“文化惠民”“e行动”等13个特色志愿服务项目,开展各类文明实践活动200余次,将志愿服务与为民办实事、移风易俗深入融合,切实让辖区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全社会的爱心善意。锐意创新上台阶。强化党建、业态资源、文化特色和人文互动等要素融合,坚持“一社一品”,先后推出“红色观影厅”“红善惠民”“社区书屋”“板凳课堂”“六心服务”等一系列亮点突出、效果明显、群众点赞的优秀品牌,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增强。
来源:东安区委组织部
撰稿:张红实
校对:李楠
一审:沙成志
二审:郭杨
三审:张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