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政府信息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年报>2020>市政府各部门政府信息公开年度报告
牡丹江市司法局202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
2020年,牡丹江市司法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以下简称《条例》)和国务院、省政府、市政府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有关要求,始终紧紧围绕市委和市政府中心工作,围绕群众关注关切,着眼法治政府建设具体要求,聚焦行政立法、依法行政、公共法律服务等重点领域,整合平台、集中发布、丰富形式、积极互动,提高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信息公开平台的知晓度、利用率,力求最大程度发挥司法行政信息对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和经济社会活动的服务作用,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切实深化公开内容,拓展公开载体,提升公开实效。
一、总体情况
(一)主动公开情况。2020年,市司法局主动公开各类政府信息299条,信息公开目录212条,政务动态信息87条。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内容要求,根据政务服务事项权力清单,动态调整行政权力事项;及时公开我局财政预算、决算信息,自觉接受社会监督;贯彻“谁起草、谁解读、谁负责”的原则,加强政策解读回应;摘选中央、省、市司法行政机关优化营商环境相关政策,服务民营企业发展。
(二)依申请公开情况。我局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政府信息依申请公开工作的意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龊眯畔⒐母飨罟ぷ鳎细裰葱姓ぷ餍畔⒁郎昵牍曜?,继续在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开通“依申请公开”板块。2020年,我局尚未收到任何形式的依申请政府信息公开申请。
(三)政府信息管理情况。完善信息发布审查等制度,加强对政务公开栏目、微博、微信等平台日常管理。建立主动公开基本目录动态更新长效机制,及时根据职能职责、具体公开内容、咨询及监督举报电话等变化调整进行动态更新;严格落实信息公开年度报告、统计报告等工作制度,按时报送和公布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年度报告等;深入推进行政决策、执行、管理、服务和结果“五公开”。
(四)平台建设情况。以政府门户网站政务公开栏目为主阵地,同时通过微博(法治牡丹江)、微信公众号(牡丹江市司法局)等政务新媒体发散矩阵,充分发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的特点,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和政策知识、工作动态、司法行政工作重点工作和典型做法等。我局利用LED屏幕,滚动播放司法行政工作短片,包括法律援助、公证、司法鉴定、律师管理等公共法律服务内容,提高了展示司法行政为民服务的直观效应。
(五)监督保障情况。一是建立政务公开工作机制,及时调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按照“谁主办、谁负责”的原则,层层抓落实;二是加大对政务信息平台自查自纠力度,定期筛查错敏信息与错误链接,及时查漏补缺,针对薄弱环节,研究改进措施,全力以赴提升工作;三是严格遵守各项保密工作制度,严把信息公开“出口关”,确保涉密不公开,公开非涉密;四是组织干部职工学习《条例》及相关业务知识,不断提升业务水平,促进政务公开工作形成长效机制。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情况
|
第二十条第(一)项 |
|||||
|
信息内容 |
本年新制作数量 |
本年新公开数量 |
对外公开总数量 |
||
|
规章 |
0 |
0 |
0 |
||
|
规范性文件 |
0 |
0 |
0 |
||
|
第二十条第(五)项 |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
行政许可 |
19 |
+71 |
90 |
||
|
其他对外管理 服务事项 |
0 |
0 |
0 |
||
|
第二十条第(六)项 |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处理决定数量 |
||
|
行政处罚 |
0 |
+2 |
2 |
||
|
行政强制 |
0 |
0 |
0 |
||
|
第二十条第(八)项 |
|||||
|
信息内容 |
上一年项目数量 |
本年增/减 |
|||
|
行政事业性收费 |
0 |
0 |
|||
|
第二十条第(九)项 |
|||||
|
信息内容 |
采购项目数量 |
采购总金额 |
|||
|
政府集中采购 |
3 |
140万元 |
|||
三、收到和处理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情况
|
(本列数据的勾稽关系为:第一项加第二项之和,等于第三项加第四项之和) |
申请人情况 |
||||||||
|
自然人 |
法人或其他组织 |
总计 |
|||||||
|
商业 企业 |
科研 机构 |
社会公 益组织 |
法律服务机构 |
其他 |
|||||
|
一、本年新收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二、上年结转政府信息公开申请数量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三、本年度办理结果 |
(一)予以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二)部分公开(区分处理的,只计这一情形,不计其他情形)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三)不予 公开 |
1.属于国家秘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2.其他法律行政法规禁止公开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3.危及“三安全一稳定”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さ谌胶戏ㄈㄒ?/span>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属于三类内部事务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6.属于四类过程性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7.属于行政执法案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8.属于行政查询事项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四)无法 提供 |
1.本机关不掌握相关政府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2.没有现成信息需要另行制作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3.补正后申请内容仍不明确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五)不予 处理 |
1.信访举报投诉类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2.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3.要求提供公开出版物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4.无正当理由大量反复申请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5.要求行政机关确认或重新出具获取信息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六)其他处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七)总计 |
0 |
0 |
0 |
0 |
0 |
0 |
0 |
||
|
四、结转下年度继续办理 |
0 |
0 |
0 |
0 |
0 |
0 |
0 |
||
四、政府信息公开行政复议、行政诉讼情况
|
行政复议 |
行政诉讼 |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未经复议直接起诉 |
复议后起诉 |
||||||||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结果维持 |
结果纠正 |
其他结果 |
尚未审结 |
总计 |
|||||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0 |
五、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情况
在市委、市政府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我局推行政务公开工作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离上级和群众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一是在政务公开工作宣传氛围不够浓厚,政务公开工作创新意识不强,向其他有关部门提供政府信息,以及信息化建设等硬件建设方面与一些先进单位还有一些差距。二是互动类栏目仍需加强。通过具体运行,互动类栏目表现出一些不足,例如:与公众互动的时效性、直观性不强,便民效果不佳,目前正与第三方沟通,寻找解决方案。为此我们将加大推进力度,及时改进不足,进一步促进我局政务公开工作的新发展,为推进我市司法行政事业又快又好、更好更快发展提高强大支持和有力保证。
改进情况:(一)进一步深化和提升对政务公开工作的认识。我们将从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执政能力的高度,认识做好政务公开工作的重要性;从维护群众利益、构建和谐社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高度,认识做好政务公开的必要性,通过深入开展政务公开工作,增强公务人员的约束力,树立良好的政府形象。
(二)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政务公开制度建设。对政务公开的形式、内容、时限、程序、监督和运行机制等进一步规范,细化政务公开工作制度,强化政务公开的规范运作,全面提升全系统政务公开的档次和水平。
(三)进一步抓紧做好网上审批大厅的建设工作?;视π滦问贫哉窆ぷ鞯男乱?,学习借鉴先进经验,结合自身实际,完成我局工作。
(四)进一步切实强化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力度。加强对政务公开工作的监督检查,坚持把政务公开与推进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党风廉政建设和职业道德建设等工作结合起来,促进政务公开工作不断深化提高,使之真正成为推动我局工作质量和水平提升的基础性工作。
无。
来源:市司法局
撰稿:徐士棋
校对:辛颖
一审:徐士棋
二审:刘瑞昭
三审:刁伟波
关联稿件:
-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黑公网安备23100002000001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