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直属单位:
《关于建立全市统一规划体系工作方案》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7日
关于建立全市统一规划体系工作方案
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统一规划体系更好发挥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的意见》精神和我省建立全省统一规划体系工作方案的部署,加快建设我市定位准确、边界清晰、功能互补、统一衔接的规划体系,形成规划合力引领全市高质量发展,特制定本方案。
一、明确全市规划体系构成及功能定位
(一)全市规划体系构成
全市规划体系由市级发展规划、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以及县(市)、区各级各类规划共同组成。
(二)规划功能定位
市级发展规划,即牡丹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纲要,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主要是落实国家和省战略意图、强化市委把关定向、明确政府工作重点、引导规范市场主体行为,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和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依据。居于市级规划体系最上位并具有统领作用,是其他各级各类规划的总遵循。
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是城市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高效能空间治理,促进高质量发展和高品质生活的空间政策,是市域国土空间?;ぁ⒖?、利用、修复和指导各类建设的行动纲领。要体现综合性、战略性、协调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落实和深化上位规划要求,为编制下位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详细规划、相关专项规划和开展各类开发?;そㄉ杌疃⑹凳┕量占溆猛竟苤铺峁┗疽谰?。一般包括市域和中心城区两个层次。市域要统筹全域全要素规划管理,侧重国土空间开发?;さ恼铰圆渴鸷妥芴甯窬郑恢行某乔富恋厥褂煤涂占洳季?,侧重功能完善和结构优化;市域与中心城区要落实重要管控要素的系统传导和衔接。
市级专项规划,是指导特定领域发展、布局重大工程项目、合理配置公共资源、引导社会资本投向、制定相关政策的重要依据。原则上限定于关系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且需要政府发挥作用的市场相关领域,要围绕市级发展规划在特定领域提出的重点任务,制定细化落实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高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市级区域规划,主要以市级发展规划确定的重点地区、跨行政区且经济社会活动联系紧密的连片区域以及承担重大战略任务的特定区域为对象,以贯彻实施重大区域战略、协调解决跨行政区域重大问题为重点,突出区域特色,指导特定区域协调协同发展。
县(市)、区规划,既要与市级发展规划方向定位相协调,又要保持与市级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空间规划相衔接,形成全市“一盘棋”,更要因地制宜,符合地方实际,突出地方特色。
二、完善规划管理制度
(三)建立全市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管理和备案制度
市级发展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民代表大会审查批准。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由市政府组织编制,经市人大常委会审议后报省政府审批。报请市政府批准的市级重点专项规划、区域规划,由市发改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规划编制目录清单,经市政府同意后由有关部门负责组织编制起草,经市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市政府各部门自行编制或联合编制的市级各类专项规划,须纳入市级规划目录清单,由各部门组织编制起草实施,须报市发改部门备案。未列入目录清单的规划,原则上不得编制或批准实施。如市委、市政府有明确要求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目录清单进行增补。属各部门日常工作或任务实施期限少于3年的,原则上不编制规划。
(四)强化规划衔接协调
报请市委、市政府批准的规划,需事先与市级发展规划进行统筹衔接。衔接重点是规划目标特别是约束性指标、发展方向、总体布局、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风险防控等。各级发展规划须与上级发改部门衔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和空间规划须与发展规划衔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须与空间规划衔接,确保各级各类规划协调一致、能落地实施。
(五)建设统一市级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
结合“数字政府”建设,依托牡丹江市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按照省要求建设市级规划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加强与相关政务??橹涞牧雍托畔⒐蚕?,将各类规划纳入统一管理,强化规划衔接协调,跟踪监测规划编制和实施进程,推动规划基础信息互联互通和归集共享。
三、规范规划编制程序
(六)深入开展前期研究
把解放思想作为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牡丹江新征程的“金钥匙”,落实“五细”要求,深入精准扎实开展调研,聚焦面临的老难题和新挑战,深入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性、前瞻性、关键性、深层次重大问题,解剖麻雀、发现典型,研究提出符合市情实际的目标、思路、举措。
(七)坚持开门编规划
把加强顶层设计和坚持问计于民结合起来,广泛听取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界意见建议,切实把社会期盼、群众智慧、专家意见、基层经验充分吸收到规划中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水平。综合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规划编制手段,提高各级各类规划编制的科学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八)严格规划编制程序
规划编制应履行前期研究、编制起草、征求意见、衔接协调、专家论证、报送审查、发布实施等程序。市级专项规划原则上与市级发展规划同步部署、同步研究、同步编制。规范规划编制工作方案,重点明确编制依据、进度安排、衔接要求、论证方式和审批机关等。按规定程序做好规划征求意见和内容衔接等工作。健全专家咨询论证制度,邀请相关领域专家科学论证规划内容并出具论证报告。规范规划草案(送审稿)、起草说明、论证报告等审批要件,明确审批权限。规划经审批机关批准后,按程序发布实施。
四、健全规划实施机制
(九)强化政策协同
坚持规划定方向、财政作保障、金融为支撑、其他政策相协调,保障各级各类规划顺利实施。年度计划要将发展规划提出的主要指标分解纳入年度指标体系,设置年度目标并做好年度间综合平衡,结合形势发展确定年度工作重点。市级财政性资金优先投向市级发展规划确定的重大任务和重大工程项目。引导和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重点支持各类规划确定的重大战略、重大工程项目和重大改革举措。强化产业政策、区域政策以及土地、人口、环境、社会等公共政策协调配合,形成政策合力。
(十)确保规划有效实施
按照“谁牵头编制谁组织实施”的基本原则,落实规划实施责任,完善监测评估机制,提升规划实施效能。强化规划的权威性、严肃性,未经法定程序批准不得随意调整更改各类规划,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
(十一)统筹构建“十四五”规划体系
市级“十四五”规划体系共包括四类44个规划。各牵头部门要扎实做好规划编制工作,规范编制程序,强化衔接协调,切实提高规划的科学性、可操作性,按时发布并做好组织实施工作。各县(市)、区可参考制定本级规划体系或实施方案,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附件:1.
全市规划体系框架图
![]()
抄送:市委各直属单位,军分区,师院,医学院。
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法院,市检察院。
![]()
牡丹江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1年3月17日印发